神木汇森凉水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构建特色安全文化 引领企业安全发展
作者:本站发布机构:本站发布日期:2019-06-28
构建特色安全文化 引领企业安全发展
神木汇森凉水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神木汇森凉水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汇森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神木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大型煤炭企业,主要负责凉水井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工作。矿井井田面积68.0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65亿吨,可采储量4.07亿吨,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属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电力和汽化用煤。项目于2005年3月开工建设,2009年4月竣工投产,核定生产能力为800万吨/年,是陕西省在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建成投产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矿井。公司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陕西省先进集体”“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省级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2018年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单位”“陕西省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示范矿井”等多项荣誉称号。
自建矿以来,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上级公司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暑,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软实力”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扎实推进,提出了“培育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氛围,养成安全行为,筑牢安全防线”的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勾勒了“为安全发展导航护航,为持续兴盛强基固本,为品牌形象增光添彩”的安全文化建设愿景,推行现场精细化管理“七法”和岗位精细化管理“八法”,构建“12478”安全管理模式(“七法”即干部走动式管理法,“五项技术”应用法、“四位一体”开工验收法、现场管理“五定”法、现场管理“两票”制工作法、机环双检法、责任包机制工作法;“八法”即岗位作业流程工作法、岗位描述法、手指口述法、井口列队安全确认法、井下报告制工作法、菜单式交接班管理法、“三三整理”法、危险源辨识法;“12478”即“1”指安全预防,“2”指行为预防、环境预防,“4”指人机环管:现场安全监管、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三违”管理,“7”指现场管理七法,“8”指岗位管理八法),建设富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导向、力量融合、精神激励、行为约束和形象塑造作用,持续引领矿井安全发展。下面,我就凉水井矿业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强化过程管控,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全面修订三大类共278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41项安全管理制度,为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逐级分解安全目标,公司与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把安全生产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位员工,形成人人身上有指标、有责任、有压力的安全责任体系。
二是践行“双险双控”理念,实行“1+4”模式的年度、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针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管控,实现安全风险事前预控、事中管控。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对矿井安全隐患和职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实现井下作业现场安全隐患实时管理、动态监控。
三是坚持每周全矿性安全大检查、领导干部带班巡查、区队管理人员跟班检查、安全监察员定点监察、群安员与青岗员协查、岗位人员自查、安全稽查行动八种方式相结合,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推行干部走动式管理,依据“九定”“十查”任务,制定《干部走动式管理表》,明确干部走动时段、次数、范围及排查重点内容,促使管理干部切实履行现场安全监管职责,促进作业现场动态达标。
四是全面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新标准宣贯培训、自查自评,以“高于行业标准,严于规程要求”的理念,制定了掘进工作面、地面机房以及地面设施等18项企业标准,规范了作业现场。突出标准化基础资料与作业现场“双达标”,打造了精品采掘工作面、精品机房硐室、精品线路,以“精品”工程带动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提升。建设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持续改善安全生产环境,2018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现场检查考核验收。
五是推行标准化班前礼仪,通过班前会这一平台,检查职工安全状态,落实安全联保互保确认,学习安全知识,讲评当班安全要点,实行班前安全预想,开展集体安全宣誓。同时,要求各区队列队升入井、执行菜单式交接班、实行“三三整理”,使用岗前安全确认表、岗位危险源辨识卡、危险源预防控制单,促使员工养成了精准确认、按章作业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从源头上防控安全隐患发生。
六是把应急管理工作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编制矿山救护队达标建设方案,多次邀请救护专家现场指导,健全各类管理制度,配置齐全救护装备,加强战备值班备班,按计划开展资质培训、日常训练。在2018年度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中顺利通过三级验收。
二、坚持科技强安,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矿井
一是积极开展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工作。升级完善现有工作面液压支架、采煤机、三机、泵站等系统,实现采煤机精确定位和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拉架、刮板输送机自动调直、视频自动跟机切换、LED智能照明、工作面人员定位、工作面设备顺槽集中控制和远程集控等功能,工作面作业人员由原来的20人减少至9人,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该项目为陕西省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示范项目,2018年通过陕西省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验收。
二是引进快速掘进系统,提高掘进效率。公司与设备厂家共同攻关掘进设备选型配套、参数优化及支护工艺改进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掘锚平行作业、分段支护、连续运输,提高了掘进总体工效,实现了1200米最高月度进尺;组织一线人员现场实操培训,保证了新设备、新技术安全可靠投用。
三是升级改造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提高了矿井综合自动化水平。建设二号风井分控中心、工业场地集控中心,整合监测、控制、视频等系统,实现矿井主运输、供电、主排水、主通风、压风、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等设备、设施集中监测和控制,累计减少岗位工66人,推行“无人值守、有人巡查”,促进了减人增效。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升职工队伍安全素质
一是实行“157”全员培训综合素质提升法,坚持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与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实施师带徒培训管理方式,健全“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培养新员工及采掘司机、电钳工等核心技术工种。公司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全体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率达100%。
二是开展基本功训练。抓好“一述两清”训练,全员“岗位描述”达到3000字以上,部分人员达到6000字、10000字,持续加强考核验收,员工的岗位应知应会水平、个人防范意识得到了极大提升,岗位操作更加规范。强化“三功两素”行为修炼,建设了素质拓展训练场地,开展目测油脂体积、配比乳化液浓度、目视长、宽、高等系列训练,持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涌现出了一批技术能手。
三是促进员工安全行为养成,梳理经常性和习惯性违规行为,确定了“十项禁止”“十项要求”。根据安全管理“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提炼了十条“安全管理红线”、二十条“安全操作红线”。开展全员准军事化训练,规范职工在服从执行、请示报告、会议活动、着装举止、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准军事化行为,切实提升了全员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
四、维护职工权益,共享安全发展成果
一是强化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宣贯,悬挂安全警示标识及温情提示牌板,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制作安全文化展板,编印安全文化手册,集中展示矿井在安全教育、安全管控、班组建设等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经验、成果,推动安全理念、安全常识、安全知识进区队、进班组、进岗位、进现场,营造了浓郁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
二是推动省级职业卫生示范矿井建设,设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定期监测有害因素,并在醒目位置公示监测结果;按规定完善防护设施,为职工配发与作业环境和作业风险相匹配的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发放、更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维护从业人员身心健康,保障职工健康权益。
三是充分发挥群监员、青岗员、家属协管员的第二道安全生产防线作用,组织开展家属入井慰问、安全寄语、“三违”亲情帮教等活动,筑牢群防群治防线。开展“百日安全”谈心谈话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调动职工建言献策积极性,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
“风劲帆满海天阔,乘风破浪正当时”。现阶段,我们虽然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有力抓手,比学赶超,规范管理,创新载体,构建特色,为实现矿井长治久安,建设现代化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为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促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